- 上一条:坐月子饮食误区,你中了几个?
- 下一条:科学“坐月子”的7个建议和产后康复的5个要点
产褥期如何才科学?
“坐月子”是民间俗称,医学上称为产褥期,是指胎儿、娩出母体后,产妇在身心等方面逐渐恢复到未孕状态的一段时间,一般为6周左右。产褥期机体功能变化很大,这一时期的保健应以恢复产妇健康为首要目的,产褥期给予合理的指导,可使产妇生殖等器官系统得到有效恢复,如不重视产褥期保健或处理不当,则可能造成产褥期疾病或远期后遗症,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。
1.1环境:
房间应清洁干净,保证空气新鲜,阳光充足,每日通风两次,每次通风30分钟,通风时保持皮肤和衣物干燥,不要正对风口。
1.2饮食:
产褥初期饮食宜清淡,易消化,之后饮食以均衡营养、保持足够热量及水分为原则,多食蛋白及大豆食品,适当增加奶类,进食一定量的水果蔬菜,适当补充维生素及铁剂,避免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。
1.3睡眠:
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分娩都会让产妇觉得非常疲惫。宝宝出生之后都要记得保证自己的睡眠,出院回家以后,你的睡眠(包括你的生活方式)就要完全由你的宝宝来主宰了,尽量避免被外人打扰,减少探视,同时要学会在宝宝睡觉的时候抓紧时间休息。
1.4刷牙:
孕期牙龈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增生,产后易发生牙龈炎甚至龋齿,因此产妇需要注意饭后及时用软毛牙刷刷牙,清洁口腔。
1.5洗澡:
坐月子不洗澡不仅影响宝妈的心情,还容易使皮肤黏膜积累大量病菌,发生皮疹或者感染。洗澡时选择擦浴或淋浴,产后42天内不建议盆浴,剖宫产的妈妈洗澡要等伤口好了才可以,室温不能太低,水温以37℃左右或稍热为宜,浴室需要开排气,洗澡以5-10分钟为宜,避免因出汗太多易致头昏、恶心欲吐等。
产后检测及处理
2.1产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,以防发生产后出血、子痫、产褥感染及心力衰竭。
2.2鼓励产妇产后4—6小时之内尽早自解小便,观察每次尿量、有无排尿困难。必要时给予热敷膀胱区,温开水冲洗会阴或水声诱导,如自解困难时必要时留置尿管,留置尿管期间应多饮水并注意适当活动。
2.3鼓励产妇尽早活动,多食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,必要时口服缓泻药或外用开塞露。
2.4每天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,恶露一般持续4~6周,如果恶露有臭味或子宫有压痛应及时就诊。
产后伤口的护理
3.1顺产:
每天会阴擦洗2次,每次便后温水冲洗,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、出血、硬结及异常分泌物,会阴侧切大部分在左边,休息时尽量右侧睡或平躺,有助伤口恢复,在分娩后至少六周内都应该避免提重物或者开车。
3.2剖宫产:
腹部刀口一般一周左右愈合,如腹部刀口有渗血渗液或排线等异常需及时就诊。
母乳喂养及乳房保健
4.1母乳喂养:
分娩后1小时内做好三早工作,指导正确的喂哺及含接姿势,提倡母乳喂养及按需哺乳,应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。
4.2乳房保健:
每日保证至少8次的有效吸吮,哺乳前可用毛巾热敷乳房,并做乳房按摩,保证乳汁通畅,两次哺乳之间可冷敷,以减少乳房充血,如乳汁较多,应及时用正确的手法排空,以免发生急性乳腺炎,如乳房红肿热痛,应及时就医治疗。
心理健康教育
据资料显示,产后抑郁发病率为15%-20%,产后抑郁的症状包括疲劳,有负罪感,易怒,焦虑等等。产妇的体验到从狂喜到愉悦,到伤心,甚至到郁闷的种种情感,这通常是你的激素水平的变化在作怪。当你遇到种种问题时应深呼吸,放轻松,调整情绪,与家人特别是老公进行充分的沟通,以便在产后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,必要时咨询医生。
盆底恢复
产妇分娩时,胎儿头部要通过和盆底软组织,可造成和盆底的肌纤维被过度拉伸甚至导致肌纤维断裂,如果和盆底肌肉的弹性受损、或盆底松弛,可导致子宫脱垂等,所以分娩后宜多做缩肛运动,严重者可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医学治疗。
“坐月子”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恢复的重要时期,也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。产后恢复与其产褥期行为、营养及保健密切相关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产后健康问题,所以指导产妇合理膳食、规律作息、调整情绪,有效效地促进母乳喂养,减少产褥期并发症,帮助产妇健康舒适的度过“月子”期,促进产后恢复和新生儿健康。